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山东高考填志愿 > 正文

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开设专业一览表

2024-03-08 09:16:34 高考助手网

德州学院比较好的专业有:音乐学、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物联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为准。

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开设专业一览表

一、德州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序号评级名称数量专业/学科名称
1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音乐学、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物联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服装设计与工程
3国家级特色专业1服装设计与工程
4省级重点学科1生物物理
5省级特色专业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工程
6校级重点学科2药物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7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1民俗文化学
8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1地域音乐文化研究
9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10校级“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1应用数学
11校级重点专业、A类专业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培育)专业1网络工程
13山东省重点学科1服装设计与工程

二、德州学院开设专业名单一览表

德州学院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专业名称本专科
医药与护理学院生物制药本科
护理学本科
制药工程本科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本科
汉语言文学本科
小学语文教育专科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应用统计学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音乐学院音乐学本科
舞蹈学本科
音乐表演本科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本科
应用物理学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本科
物联网工程(智能信息方向)本科
物联网工程(移动互联方向)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物联网工程本科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类)本科
日语本科
俄语本科
商务英语本科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风景园林本科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
工程管理本科
城乡规划本科
旅游管理专科
旅游管理(航空服务方向)专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
地理科学本科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本科
生物科学本科
生物工程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能源与机械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车辆工程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美术学本科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软件工程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网络工程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历史学本科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工商管理本科
市场营销本科
会计学本科
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本科
小学教育本科
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含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方向)本科
材料化学(含高分子材料方向)本科
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化学(含工业分析、药物合成与分析方向)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含过程装备与控制方向)本科
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纺织工程本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法学院法学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法律事务专科
公共事务管理专科
行政管理本科
数据来源于高考助手网,查询请登录:www.gaokaohelp.com

三、德州学院简介

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 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38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160余人。 学校坚持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现设有22个学院,3个研究院。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9个。其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有69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