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山东高考填志愿 > 正文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一、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

1、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2、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护理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3、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4、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5、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二、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和人数代码

1、2022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3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山东 2022 / 2段 14 2 不限 综合
护理 山东 2022 / 2段 19 5 不限 综合
医学检验技术 山东 2022 / 2段 21 5 不限 综合
大数据与会计 山东 2022 / 2段 26 3 不限 综合
学前教育 ((师范类)) 山东 2022 / 2段 38 5 不限 综合

2、2021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3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大数据与会计 山东 2021 / 2段 03 1 不限 综合
学前教育 ((师范类)) 山东 2021 / 2段 06 3 不限 综合
护理 山东 2021 / 2段 07 3 不限 综合
健康管理 山东 2021 / 2段 08 3 不限 综合
助产 山东 2021 / 2段 09 1 不限 综合
眼视光技术 山东 2021 / 2段 12 1 不限 综合
医学检验技术 山东 2021 / 2段 15 2 不限 综合
汽车智能技术 山东 2021 / 2段 27 1 不限 综合
电气自动化技术 山东 2021 / 2段 28 3 不限 综合
物联网应用技术 山东 2021 / 2段 32 2 不限 综合

3、2020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3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电气自动化技术 山东 2020 / 2段 05 2 不限 综合
护理 山东 2020 / 2段 17 4 不限 综合
助产 山东 2020 / 2段 18 1 不限 综合
医学检验技术 山东 2020 / 2段 19 3 不限 综合
眼视光技术 山东 2020 / 2段 20 3 不限 综合
会计 山东 2020 / 2段 23 3 不限 综合
学前教育 ((师范类)) 山东 2020 / 2段 32 4 不限 综合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海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山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在福建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的最新学校简介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镇江教育学院、镇江市职业大学和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合并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国职业教育先行者、著名国画大师、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校,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  学校地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现有主校区、丹阳校区、润州校区和老校区等4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美丽的丹徒区十里长山南麓,依山建园,藏秀聚才。学校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亲情服务,全面关爱学生,形成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荣获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紧贴高职办学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贯彻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理念,坚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高教性”, 确立了“四平台(Flat)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