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上海高考填志愿 > 正文

复旦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想要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和家长一定想知道复旦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口碑如何。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有一个全面对复旦大学的了解,高考助手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复旦大学基本资料和复旦大学的口碑评价,供各位考生参考,希望能帮助到考生和家长。

复旦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一、复旦大学口碑评价怎么样

复旦在上海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所学校,在求职过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复旦读书,一方面要习惯于peer presure,一方面也要学会降低自己的预期,正面看待失败。心态问题可能是在读期间最重要的问题。

作为中国t4级别的高校,师资自然是没得说,老师中很多大牛。硬件设施尚可,校园环境也算不错。周围同学都非常努力,在这种氛围也会激励自身努力学习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学校的牌子是很好的,申请任何职位,只要成绩还说得过去,基本不会卡在简历关。学校的校友资源,学习资源也很多,需得好好利用。

二、复旦大学特色专业名单

序号评级名称数量专业/学科名称
1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哲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理论经济学、基础医学
2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学
3国家重点学科1生态学
4复旦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生物学
5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马克思主义理论
6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7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肿瘤学、眼科学、神经病学、内科学(肾病)、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理论、药剂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历史地理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耳鼻咽喉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内科学(传染病)、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际关系、产业经济学
8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产业经济学
9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英文
10QS世界大学学科全国第三1旅游学
11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哲学
12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3A+、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1政治学
14A-、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1公共管理
15QS世界大学分专业世界前50位1政治学与国际关系
16“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社会学
17全国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5年进入上海市重点支持的高峰学科行列1新闻传播学
18全国重点学科、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金融学
19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1马克思主义理论
20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和高峰学科1马克思主义理论
21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前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均名列第二、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1数学
22首批国家重点学科3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基础数学
23国家一级学科1物理学
24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物理学
25国家第四次学科评估A类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1物理学
26二级国家重点学科3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
27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化学
28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7年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
29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计划1环境科学与工程
30国家级一流本科生专业建设点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31ESI国际排名前1‰1材料学
32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1材料学
33国家重点建设和上海市重点学科1材料物理与化学
34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1遗传学
35上海市重点学科1生物物理学

三、复旦大学简介

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164人,研究生34618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661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