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山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山西600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2024-06-15 11:46:26 高考助手网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山西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山西600理科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山西600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山西600理科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山西理科600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今年山西600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聚志愿: 包含院校库专业库和职业库的查询功能,院校库内包含全国30个省份的所有统招院校;专业库内包含本科和专科的所有专业信息,职业库内包含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全部职业信息。内设筛选功能,北京用户可通过筛选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gk.juzhiyuan.com/

二、山西600分理科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4 3349
2 同济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14 1520
3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5 3212
4 武汉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10 1789
5 南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4 2269
6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8 1935
7 华东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9 3992
8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8 4129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9 1864
10 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2 2464
11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5 2173
12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14 1520
13 厦门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5 3212
14 天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6 4441
15 东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5 2173
16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2 2464
17 中山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9 3992
18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6 4441
19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2 2464
20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4 3349
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3 3470
22 大连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6 4441
23 重庆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8 4129

高考志愿填报的流程

1、录入院校志愿。

考生须在规定时段内凭本人考生号和密码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如忘记登录密码,可通过已经绑定的手机号码重置密码),按照事先填写并校对正确的《考生志愿表》草稿表,录入各批次志愿的院校代码、专业代码、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并在网上提交。

2、网上确认志愿。

考生需逐批次填报志愿,在提交某一批次所填报的志愿后,系统会先进行志愿校验,如果出现红色警告字符,该批次所填志愿将无法保存,请考生仔细核对院校代码及专业代码,直至修改正确为止。

确认该批次志愿无误后,请保存所填志愿。考生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均填报并保存后,须进行网上确认。网上确认时,须点击获取短信验证码,并输入收到的验证码(发送到报名时已绑定的手机)后再进行网上志愿确认。

3、修改志愿时限及次数。

考生志愿未在网上确认前,在规定时间内可多次上网修改自己填报的志愿;考生首次“确认志愿”后,如有需要可最多进行2次取消志愿确认,修改志愿并重新确认志愿。

当考生确定不再进行志愿修改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志愿确认。取消志愿确认后重新修改的志愿,必须再次进行网上确认,否则志愿修改无效。录取时以考生网上最后确认的志愿数据为准。

山西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名单分数
山西高考第一名是谁2024年 附往年高考状元分数
山西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山西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2024年山西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4年山西忻州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山西临汾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山西阳泉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山西大同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山西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山西长治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山西晋中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三、近几年山西理科600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4 3349
2 同济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14 1520
3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5 3212
4 武汉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10 1789
5 南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4 2269
6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8 1935
7 华东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9 3992
8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8 4129
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9 1864
10 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2 2464
11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5 2173
12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14 1520
13 厦门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5 3212
14 天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6 4441
15 东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5 2173
16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2 2464
17 中山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9 3992
18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6 4441
19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602 2464
20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4 3349
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93 3470
22 大连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6 4441
23 重庆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2 588 4129
24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1 4387
25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11 3083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9 4666
27 厦门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10 3217
28 天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13 2849
29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12 2963
30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6 6836
3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12 2963
32 中山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10 3217
33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2 4252
34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9 3330
35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4 3952
36 四川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2 4252
37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8 6444
38 首都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5 5239
39 山东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0 4522
40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8 6444
41 中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2 5704
42 湖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6 5081
43 重庆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0 4522
4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5 3818
4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0 6083
46 吉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2 5704
47 大连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2 5704
48 上海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6 6836
49 中国农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7 6650
50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6 6836
51 西南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5 7015
52 南京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7 6650
53 东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8 6444
54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6 6836
55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7 6650
56 首都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6 6836
57 空军军医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600 4522
58 大连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4 5391
59 上海中医药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88 6444
60 河北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1 590 6083
61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5 5506
62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5 7526
63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1 6256
64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A1) 公办 理科/本一A1 山西 2020 595 9922
65 湖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1 6256
66 重庆大学(A1) 公办 理科/本一A1 山西 2020 598 9154
6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1) 公办 理科/本一A1 山西 2020 589 11601
68 中国传媒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4 7732
69 华东政法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2 8209
7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0 6459
71 吉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2 6045
72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1 8413
73 大连理工大学(A1) 公办 理科/本一A1 山西 2020 593 10494
74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4 10195
7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2 8209
76 上海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0 6459
77 上海大学(A1) 公办 理科/本一A1 山西 2020 597 9406
78 中国农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1 6256
79 北京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6 7297
80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8 6848
81 西南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0 6459
82 南京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8 6848
83 西南政法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8 9154
84 苏州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0 8642
85 南京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5 9922
86 东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2 6045
87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7 9406
8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6 9664
89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6 7297
90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0 6459
91 华东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6 7297
92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1 6256
93 天津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3 10494
94 暨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3 7959
95 陕西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6 9664
96 兰州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5 7526
97 华南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5 9922
98 武汉理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9 8897
99 北京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1 6256
100 首都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7 7108
101 河海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0 8642
102 西南交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3 7959
103 东华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8 9154
104 东北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7 12169
105 北京化工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9 8897
106 江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1 11046
107 西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6 9664
108 湖南师范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1 11046
109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8 9154
110 郑州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5 9922
111 北京林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0 11306
112 合肥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1 11046
113 中国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2 10769
114 中国药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7 12169
115 安徽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4 10195
116 空军军医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4 5697
1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6 12468
1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1 11046
119 西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3 10494
120 云南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5 12778
121 福州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1 11046
12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6 12468
123 南昌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5 12778
124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0 11306
125 长安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8 11877
126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5 12778
127 南京邮电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7 9406
128 大连海事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7 12169
1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9 11601
13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8 11877
131 大连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5 5506
132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7 12169
133 河北工业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6 9664
13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5 12778
13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6 12468
136 上海中医药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00 8642
137 辽宁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5 12778
138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9 8897
139 东北财经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4 10195
140 重庆医科大学(B) 公办 理科/本一B 山西 2020 585 12778
141 徐州医科大学(B) 公办 理科/本一B 山西 2020 585 12778
142 宁波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5 9922
143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5 12778
144 河北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611 6256
145 广西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86 12468
146 山西医科大学 公办 理科/本一A 山西 2020 595 9922

高考志愿填报:选报[新增专业]四大秘诀

何谓新增专业

对新增专业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判断:

一种是“国家新增专业”,也就是以前高校从未开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专业。如,2011年国家新增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另外一种是指,某高校新增专业。也就是说,某专业以前就有高校开设,只是对于某个学校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现在新增加了,称之为“高校新增专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自2013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新增专业“西班牙语”这就可以称为北理工的新增专业,而以前西班牙语专业在北语、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开设的多年。

报考新增专业的顾虑

国家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从反馈来看,考生家长对报考新增专业一般存在一些顾虑。

一是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

考生家长在面对第一年招生的新增专业时都会遇到没有往年数据做参考的问题。没有参考数据报考时往往会觉得心里就没底。

二是对所报学科专业缺乏了解。

尤其是国家新增专业,考生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专业名称,更别提弄清它学的是什么,对未来发展和就业没有准确的预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这些顾虑都很有道理,所以,在报考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考虑、慎重选择。

选报新增专业小秘诀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

选择新增专业一定要从个人定位和兴趣出发。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了解对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专业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的情况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机,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这一原则。

很多人光听专业名称感觉炫目、诱人就选择报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考生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人才需求状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趋向等众多问题。这一点对于选择国家新增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考察,某一专业真的是你兴趣所在,所学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气质性格比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选专业的范畴。

2.选报时参考整体专业平均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新增专业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则录取分数比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不管怎样,新增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应该在开设院校提档分数线之上,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考生家长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数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几率。

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那么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

3.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

当同一个新增专业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一般来说,如果新增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

还有不少国家新增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物联网专业,就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测控专业、通信专业、软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当你对某个专业一无所知时,其实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在专业相同,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还以物联网为例,和物联网联系比较紧密的有计算机和通讯专业,报考时就可以找计算机专业或者通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4.选择相近专业“曲线救国”

确实像很多考生家长顾虑的那样,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没法准确把握。但这也要分别来看,对于“高校新增专业”来说,虽然新增某专业的高校无数据可查,但是,其他同层次开设了该专业高校的录取、报考、就业等数据完全可以借来参考。只要慎重选择学校就可以了。

而国“家新增专业”可能没有任何数据作为参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说明未来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还是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可能学生都毕业了这个行业依然没有成熟的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个新增专业或有志于这个领域,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先从其他相关、相近专业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搞一下“曲线救国”.

目前,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本科阶段更偏向于打基础、通识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选择一个基础方向学精、学专,未来可以从事更高端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响就业,转专业也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基础才是专业发展的支持。

平行志愿投档潜在风险与认识误区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分科类将考生投档分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第1名、第2名、第3名……第n名),然后依据位次顺序对考生逐一检索,考生A、B、C、D等若干个平行志愿中满足投档条件的,按最靠前的志愿院校投档。

平行志愿投档潜在风险与认识误区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缓解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但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没有风险。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正常落榜的风险依然存在。第二,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第三,定位不准排序不慎重风险。第四,梯度不合适的风险。

从往年填报指导来看,众多考生和家长主要有以下错误认识。

误区一:志愿没有先后

实际上,考生个人志愿平行之中不是平等关系,暗藏着先后顺序。当考生满足多所学校投档条件时,要按A、B、C、D(E、F)的顺序对考生志愿进行检索,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误区二:可以一档多投

事实上,平行志愿是一档一投,考生每批次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最多只能投档一次,投档一所院校。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不当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则不会再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求志愿。

误区三:没有退档风险

实际上,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且投档比例大多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当考生的实际成绩与志愿填报的高校的实际要求专业成绩有差距时,投档后会被退档。

误区四:同批次先后录取

在实际录取中,所有批次投档检索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考生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环节。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