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四川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6 02:26:28 高考助手网

一、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2022年四川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7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0194名;

2、2021年四川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8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7182名;

3、2020年四川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1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9062名;

4、2022年四川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4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4961名;

5、2021年四川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9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7292名;

6、2020年四川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20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05161名;

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四川 2022 理科 专科 270 270194 省政府
四川 2022 文科 专科 342 164961 省政府

2、2021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四川 2021 理科 专科 186 257182 省政府
四川 2021 文科 专科 296 177292 省政府

3、2020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四川 2020 理科 专科 190 259062 省政府
四川 2020 文科 专科 207 205161 省政府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江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内蒙古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2002年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占地1119.86亩,建筑面积36.05万平米。学校以“励志·践行”为校训,坚持“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办学定位,专业布局顺应江苏和常州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面向“绿色智能”技术,设立7个二级学院,42个专业,重点打造应用化工、智能制造、建筑工程、光伏材料、检验检测专业群,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建筑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累计27项)、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先后获批省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10000人。教职工711人,其中专任教师505人,正高49人,副高197人,博士94人(含在读),双师比例85.4%。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全国技术能手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等各类人才72人。年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鉴定6000余人次。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精准培养“双高三型”(品格高尚、技艺高超、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四结合、十合一”理念的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等教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建有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部,“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与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等本科高校开展“4+0”和“3+2”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探索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10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15连冠。近五年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对口单招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薪资、三年晋升率均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20年逾100多家上市公司到校招聘,80%以上毕业生实现省内优质就业,毕业生月收入4267元,10余个专业起薪超过5000元,入选首届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学校持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江苏检验检疫质量研究中心、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共建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石油和化工),实现学历教育与国民终身教育互通互认。牵头组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全国医疗建筑职教联盟、长三角绿色化工与医药一体化发展职教联盟。联合江苏地坪行业协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哈尔滨焊接研究院、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中检邦迪、京东集团、中天汽车、北京东方仿真、蓝澄晶体科技等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共建8个产业学院、10个实训平台(3个获批省级平台),累计吸引企业投入7280万元。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36个、订单班30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学校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效供给高品质技术服务。建有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25个,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服务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年度“四技”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科研到账经费超2000万元,连续多年位居省内高职院校第一方阵。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是全省少数具备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的高职院校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拥有高职唯一具有合同认定资质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年度成果转化到账1200万元。四度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道路,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等国际交流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成立巴基斯坦“郑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