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四川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首都体育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6 19:55:04 高考助手网

一、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首都体育学院

1、2022年四川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首都体育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2386名;

2、2021年四川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首都体育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4717名;

3、2020年四川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首都体育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1375名;

4、2022年四川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首都体育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985名;

5、2021年四川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首都体育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353名;

6、2020年四川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首都体育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274名;

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首都体育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首都体育学院在四川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首都体育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四川 2022 理科 本二 497 102386 市政府
四川 2022 文科 本二 538 18985 市政府

2、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四川 2021 理科 本二 500 104717 市政府
四川 2021 文科 本二 545 16353 市政府

3、2020年首都体育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四川 2020 理科 本二 529 81375 市政府
四川 2020 文科 本二 528 17274 市政府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首都体育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首都体育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首都体育学院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首都体育学院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首都体育学院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首都体育学院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首都体育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首都体育学院在吉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首都体育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www.cupes.edu.cn/
首都体育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首都体育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4年首都体育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三、首都体育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1962年,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2020年,依据北京市属公办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我校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3个校区,各类在校生总人数5046人,其中本科生32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4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520人,附属竞技体校学生287人,留学生101人。学校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及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等2个直属研究机构。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旅游、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14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4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从1985年起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体育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成为首批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位,2011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审核,开始招收体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拥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3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我校“体育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我校体育学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107所参评高校的第8位,进入全国前10%行列。2021年,我校在软科中国体育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14所体育院校的第3位。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特色鲜明,设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15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6个特色科研团队,包括“冬奥会/冬残奥会冰雪项目科技服务团队”、“心理服务团队”、“田径国家队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团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体育人工智能团队”以及“奥林匹克教育与研究团队”。先后助力国家队获得世锦赛和奥运冠军60项、亚军27项。现有50多名师生常驻国家队开展田径、射击、自由式滑雪、钢架雪车等15个运动项目的科技攻关服务,为国家队取得优异成绩保驾护航。《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学校主办的《体育教学》杂志面向全国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者,是学校体育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期刊,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校教职工总数509名,其中专任教师343人,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3.1%,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达到93.3%。其中,20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37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称号,以及一批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专家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年*、北京市“高创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人选、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学校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2名国家级海外人才项目专家为特聘教授,45名海内外体育学科高水平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十三五”期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530场,其中在世锦赛、世界杯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6人次,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大学生锦标赛等亚洲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7人次;获得全国性比赛第一名902人次,其中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职业联赛等全国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4人次。培养运动健将26人,培养一级运动员56人。建校至今,学校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签署的学术与科学合作总协议被纳入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会晤成果清单。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大使体育论坛”已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对外交流品牌活动。此外,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