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护理学、民族药学、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基础、温病学、方剂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西医临床、中医学等。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及最好的专业名单
序号 | 评级名称 | 数量 | 专业/学科名称 |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6 | 中医护理学、民族药学、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基础、温病学、方剂学 |
2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2 | 中西医临床、中医学 |
3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3 | 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中药学 |
4 | 省级重点学科 | 1 | 中医临床基础 |
5 | 四川省重点学科 | 1 | 民族医学 |
6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1 | 藏医学 |
7 |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1 | 藏药学 |
8 | 省级一流学科专业 | 3 | 生物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检验技术 |
9 | 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 2 | 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
10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1 | 制药工程 |
11 | 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 | 1 | 妇科学(生殖医学方向) |
12 | 校级重点学科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西医结合男科学 |
13 | 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专业已通过国家教育部专业认证 | 1 | 护理学 |
14 |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 1 | 中药学 |
1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 | 1 | 中医药信息学 |
数据来源于高考助手网,查询请登录:www.gaokaohelp.com |
序号 | 专业层次 | 数量 | 专业 |
---|
1 | 国家级 | 4 | 中医妇科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 |
2 | 省级(直辖市) | 5 | 中医妇科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藏医学 |
数据来源于高考助手网,查询请登录:www.gaokaohelp.com |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院系及开设专业名单一览表
成都中医药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
---|
院系名单 | 专业名称 | 本专科 |
---|
基础医学院 | 中医学 | 本科 |
药学院 | 药物制剂 | 本科 |
药学 | 本科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本科 |
中药学 | 本科 |
中药学基地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 | 本科 |
制药工程 | 本科 |
养生康复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 |
康复治疗学 | 本科 |
中医养生学 | 本科 |
中医康复学 | 本科 |
眼科学院 | 眼视光学 | 本科 |
针灸推拿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本科 |
民族医药学院 | 藏药学 | 本科 |
藏医学 | 本科 |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 医学信息工程 | 本科 |
医学技术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本科 |
生物科学 | 本科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本科 |
生物技术 | 本科 |
公共卫生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本科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本科 |
预防医学 | 本科 |
护理学院 | 护理 | 专科 |
护理学 | 本科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 |
市场营销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和医疗保险两个专业方向)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 | 本科 |
外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本科 |
日语 | 本科 |
英语 | 本科 |
临床医学院 | 中医学 | 本科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本科 |
体育学院 | 运动康复 | 本科 |
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 | 本科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本科 |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临床医学 | 本科 |
临床医学(全科方向) | 本科 |
数据来源于高考助手网,查询请登录:www.gaokaohelp.com
|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 学校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岐黄工程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