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陕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5-07 05:55:10 高考助手网

一、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理工大学

1、2022年陕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长沙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4545名;

2、2021年陕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长沙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335名;

3、2020年陕西高考理科类考生上长沙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103名;

4、2022年陕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长沙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803名;

5、2021年陕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长沙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154名;

6、2020年陕西高考文科类考生上长沙理工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041名;

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理工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长沙理工大学在陕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长沙理工大学在陕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陕西 2022 理科 本一 494 34545 省政府
陕西 2022 文科 本一 524 5803 省政府

2、2021年长沙理工大学在陕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陕西 2021 理科 本一 503 28335 省政府
陕西 2021 文科 本一 539 6154 省政府

3、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在陕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陕西 2020 理科 本一 522 25103 省政府
陕西 2020 文科 本一 555 6041 省政府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理工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招生计划在宁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www.csust.edu.cn/cnxy/jwzx.htm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值得报考吗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是985还是211大学 是否入选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长沙理工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www.csust.edu.cn/jwc/
长沙理工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三、长沙理工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有22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4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370余人。学校现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1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11个,省级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平台53个。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学校,现有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中心)38个。近五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60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1800余项。学校拥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养)学科6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具有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标志性科研成果。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自然科学创新平台46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1个。近五年,学校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作品等国家级项目430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职务发明专利1150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学院,近年来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现有来自63个国家的5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立足******,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湖南科技创新重要源头、文创和湖湘文化国际传播前沿阵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