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招生计划在陕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一、平顶山学院在陕西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
1、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2、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3、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护理学((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4、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5、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7人;
6、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会计学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二、平顶山学院招生计划在陕西的招生和人数代码
1、2022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网络与新媒体 | 陕西 | 2022 / 本二 | 09 | 3 | - | 理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陕西 | 2022 / 本二 | 19 | 6 | - | 理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陕西 | 2022 / 本二 | 32 | 5 | - | 理科 |
会计学 | 陕西 | 2022 / 本二 | 43 | 6 | - | 理科 |
护理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 | 陕西 | 2022 / 本二 | 57 | 3 | - | 理科 |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陕西 | 2022 / 本二 | 99 | 5 | - | 理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陕西 | 2022 / 本二 | 09 | 7 | - | 文科 |
会计学 | 陕西 | 2022 / 本二 | 43 | 4 | - | 文科 |
护理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 | 陕西 | 2022 / 本二 | 57 | 6 | - | 文科 |
2、2021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机械电子工程 | 陕西 | 2021 / 本二 | 19 | 5 | - | 理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陕西 | 2021 / 本二 | 32 | 5 | - | 理科 |
旅游管理 | 陕西 | 2021 / 本二 | 50 | 2 | - | 理科 |
护理学 ((教学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 | 陕西 | 2021 / 本二 | 57 | 3 | - | 理科 |
旅游管理 | 陕西 | 2021 / 本二 | 50 | 4 | - | 文科 |
护理学 ((教学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 | 陕西 | 2021 / 本二 | 57 | 6 | - | 文科 |
3、2020平顶山学院在陕西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机械电子工程 | 陕西 | 2020 / 本二 | 19 | 2 | - | 理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陕西 | 2020 / 本二 | 25 | 2 | - | 理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陕西 | 2020 / 本二 | 32 | 5 | - | 理科 |
旅游管理 | 陕西 | 2020 / 本二 | 50 | 2 | - | 理科 |
护理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 | 陕西 | 2020 / 本二 | 57 | 3 | - | 理科 |
旅游管理 | 陕西 | 2020 / 本二 | 50 | 3 | - | 文科 |
护理学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平顶山学院崇文校区)) | 陕西 | 2020 / 本二 | 57 | 3 | - | 文科 |
三、平顶山学院的最新学校简介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华区白龟湖畔、国鼎山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平顶山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77年8月经批准在平顶山市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于1984年改为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关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部署要求,坚定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是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平顶山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一代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中,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和谐自强”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