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云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4-29 12:25:05 高考助手网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

1、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和闽台合作项目)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281名;

2、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预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4555名;

3、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4020名;

4、2021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和闽台合作项目)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1009名;

5、2021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预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1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2736名;

6、2022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351名;

7、2020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和闽台合作项目)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9977名;

8、2020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4889名;

9、2020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厦门理工学院(预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739名;

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厦门理工学院在云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厦门理工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2 理科 本二 494 52281 省政府
云南 2022 理科 本二 507 44555 省政府
云南 2022 理科 本二 508 44020 省政府
云南 2022 文科 本二 553 20082 省政府
云南 2022 文科 本二 568 14351 省政府
云南 2022 文科 本二 568 14351 省政府

2、2021年厦门理工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1 理科 本二 498 51009 省政府
云南 2021 理科 本二 512 42736 省政府
云南 2021 理科 本二 513 42168 省政府
云南 2021 文科 本二 536 22675 省政府
云南 2021 文科 本二 556 14840 省政府
云南 2021 文科 本二 558 14168 省政府

3、2020年厦门理工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0 理科 本二 507 49033 省政府
云南 2020 理科 本二 522 41085 省政府
云南 2020 理科 本二 524 40098 省政府
云南 2020 文科 本二 526 19977 省政府
云南 2020 文科 本二 540 14889 省政府
云南 2020 文科 本二 547 12739 省政府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河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厦门理工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厦门理工学院招生计划在湖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jwc.xmut.edu.cn/
厦门理工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厦门理工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厦门理工学院在湖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厦门理工学院招生计划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厦门理工学院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3年上海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理工学院(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厦门理工学院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特色精致 开放创新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