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云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4-30 13:22:30 高考助手网

一、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6735名;

2、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3066名;

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云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88640名;

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云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89712名;

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云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6727名;

6、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5042名;

7、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1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1170名;

8、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云南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39556名;

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云南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1177名;

10、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云南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6601名;

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云南 理科 本二 431 96735
2022 云南 文科 本二 504 45042

2、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云南 理科 本二 435 93066
2021 云南 文科 本二 500 41170

3、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云南 理科 本二 445 88640
2020 云南 文科 本二 487 39556

4、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云南 理科 本二 434 89712
2019 云南 文科 本二 483 41177

5、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云南 理科 本二 412 96727
2018 云南 文科 本二 480 46601
广州新华学院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广州新华学院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新华学院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广州新华学院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广州新华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新华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jwc.xhsysu.edu.cn/?ivk_sa=1024320u
广州新华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广州新华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广州新华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值得报考吗
2023年广州新华学院是985还是211大学 是否入选
2023年广州新华学院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2023年广州新华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三、广州新华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六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将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