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云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北师范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4-13 17:01:47 高考助手网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北师范大学

1、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1166名;

2、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175名;

3、2021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类专业其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1586名;

4、2021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512名;

5、2020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类专业其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3351名;

6、2020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5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376名;

7、2022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60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030名;

8、2021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9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64名;

9、2020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河北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339名;

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北师范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河北师范大学在云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河北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2 理科 本一 533 31166 省政府
云南 2022 理科 本一 554 22175 省政府
云南 2022 文科 本一 604 5030 省政府

2、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1 理科 本一 533 31586 省政府
云南 2021 理科 本一 553 22512 省政府
云南 2021 文科 本一 593 5264 省政府

3、2020年河北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0 理科 本一 538 33351 省政府
云南 2020 理科 本一 557 25376 省政府
云南 2020 文科 本一 575 6339 省政府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北师范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北师范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河北师范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招生计划在天津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河北师范大学是211,985院校吗 学校怎么样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huihua.hebtu.edu.cn/jwcn/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河北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2024重点学科是什么
河北师范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jwgl.hebtu.edu.cn/
河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河北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三、河北师范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19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等,有著名爱国主义学者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两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界精英。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是我校著名校友。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学校于2011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1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 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77人,其中专任教师1731人。在职教职工中,正高职人员431人,副高职人员98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208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17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39人。在校本科生25019人,在校硕士研究生4952人,博士研究生410人,成人教育学生11090人。学校现设25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有本科专业94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省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名师19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学分制、顶岗实习支教、大类招生培养为重点,推进本科教学三大基础性变革: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深入开展,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在基层锻炼学生的做法和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生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初步形成四种培养模式,构建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创业就业众创空间”;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创’示范基地”。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