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云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贵州师范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1 20:31:35 高考助手网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贵州师范大学

1、2022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贵州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3506名;

2、2021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贵州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8548名;

3、2020年云南高考理科类考生上贵州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3828名;

4、2022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贵州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8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502名;

5、2021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贵州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766名;

6、2020年云南高考文科类考生上贵州师范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4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3938名;

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贵州师范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贵州师范大学在云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贵州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2 理科 本二 509 43506 省政府
云南 2022 文科 本二 580 10502 省政府

2、2021年贵州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1 理科 本二 502 48548 省政府
云南 2021 文科 本二 569 10766 省政府

3、2020年贵州师范大学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云南 2020 理科 本二 537 33828 省政府
云南 2020 文科 本二 543 13938 省政府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贵州师范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贵州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贵州师范大学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贵州师范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贵州师范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贵州师范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贵州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jwc.gznu.edu.cn/
贵州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贵州师范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4年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值得报考吗
2024年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三、贵州师范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现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3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87.5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余册,电子图书192.5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25万人,教职工26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9人,师资中有教授298人、副教授702人,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86个本科专业,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基地9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3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设立有瑞士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培育)等。 学校历经八十年风雨,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28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注:相关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