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浙江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无锡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6-15 08:26:55 高考助手网

一、无锡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无锡学院在浙江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0038名;

2、无锡学院在浙江2021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8045名;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60025名;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66444名;

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19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

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19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2758名;

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18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

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浙江2018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7899名;

无锡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无锡学院在浙江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无锡学院在浙江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浙江 综合 - 1段 556 100038

2、无锡学院在浙江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浙江 综合 - 1段 542 108045

3、无锡学院在浙江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浙江 综合 - 1段 - -
2020 浙江 综合 - 2段 495 160025
2020 浙江 综合 - 3段 488 166444

4、无锡学院在浙江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浙江 综合 - 1段 - -
2019 浙江 综合 - 2段 558 92758

5、无锡学院在浙江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浙江 综合 - 1段 - -
2018 浙江 综合 - 2段 547 97899
无锡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湖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无锡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无锡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无锡学院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无锡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办学方向,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无锡学院、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南信大无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917亩,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53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4%,博士化率达48.3%(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超过70%)。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次。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