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浙江高考填志愿 > 正文

湖州师范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开设专业一览表

2024-02-22 13:53:56 高考助手网

湖州师范学院比较好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音乐学、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为准。

湖州师范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开设专业一览表

一、湖州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序号专业层次数量专业
1国家级2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
2省级(直辖市)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音乐学、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省重点、培育专业9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物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护理学

二、湖州师范学院开设专业名单一览表

湖州师范学院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专业名称本专科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科
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本科
教育技术学(师范)本科
小学教育(师范)本科
应用心理学(师范)本科
学前教育专科
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本科
护理学本科
口腔医学本科
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
环境设计本科
产品设计本科
美术学(师范)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外国语学院日语本科
英语(师范)本科
俄语本科
商务英语本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理学院科学教育(师范)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物理学(师范)本科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本科
物流管理本科
金融工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行政管理本科
旅游管理本科
知识产权本科
财务管理本科
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
历史学本科
新闻学本科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
物联网工程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本科
水产养殖学本科
生物工程本科
生物科学(师范)本科
化学(师范)本科
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师范)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材料化学本科
建筑学本科
数据来源于高考助手网,查询请登录:www.gaokaohelp.com

三、湖州师范学院简介

湖州师范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6年2月6日,******同志主政浙江期间莅临湖州师范学院视察,希望学校“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早日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一定水平、一定地位的湖州师范大学”。201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独立学院求真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湖州学院。在10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明体达用”校训,逐步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包容求新、博雅笃行”的师院精神,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蚕丝绸)传承基地、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获批牵头筹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富裕长三角林业国家创新联盟。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优良师范传统、鲜明应用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教育学、工学、农学、医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安定书院/创新创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14个二级学院,拥有8所附属医院、2个临床医学院、11所附属学校。校园占地1560余亩,馆藏图书380余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份招生,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200余人。现有教职工29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高级职称800余人,拥有外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5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专家、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14人,中科院“*”人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专家等省级人才78人。数学、临床医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16个硕士点、16个省市重点建设学科。51个本科专业中,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有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综合改革类协同育人项目、1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