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
1、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2、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3、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4、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中药学((基地班))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5、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制药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6、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和人数代码
1、2022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中医学 ((5+3一体化)) | 浙江 | 2022 / 1段 | 001 | 6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浙江 | 2022 / 1段 | 002 | 4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针灸推拿学 | 浙江 | 2022 / 1段 | 003 | 6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中药学 ((基地班)) | 浙江 | 2022 / 1段 | 004 | 6 | 化 和 生 | 综合 |
制药工程 | 浙江 | 2022 / 1段 | 005 | 4 | 化 和 生 | 综合 |
预防医学 | 浙江 | 2022 / 1段 | 006 | 6 | 化 和 生 | 综合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浙江 | 2022 / 1段 | 007 | 2 | 化 和 生 | 综合 |
2、2021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中医学 ((5+3一体化)) | 浙江 | 2021 / 1段 | 001 | 6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浙江 | 2021 / 1段 | 002 | 4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针灸推拿学 | 浙江 | 2021 / 1段 | 003 | 6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中药学 ((基地班)) | 浙江 | 2021 / 1段 | 004 | 6 | 化 和 生 | 综合 |
制药工程 | 浙江 | 2021 / 1段 | 005 | 4 | 化 和 生 | 综合 |
预防医学 | 浙江 | 2021 / 1段 | 006 | 6 | 化 和 生 | 综合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浙江 | 2021 / 1段 | 007 | 2 | 化 和 生 | 综合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浙江 | 2021 / 2段 | 007 | 1 | 化 和 生 | 综合 |
3、2020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浙江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年份/批次 | 专业招生代码 | 招生计划人数 | 选科要求 | 科目 |
---|---|---|---|---|---|---|
中医学 ((5+3一体化)) | 浙江 | 2020 / 1段 | 001 | 6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浙江 | 2020 / 1段 | 002 | 4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中药学 ((基地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班)) | 浙江 | 2020 / 1段 | 003 | 4 | 化 和 生 | 综合 |
制药工程 | 浙江 | 2020 / 1段 | 004 | 4 | 化 和 生 | 综合 |
针灸推拿学 | 浙江 | 2020 / 1段 | 005 | 5 | 物 或 化 或 生 | 综合 |
预防医学 | 浙江 | 2020 / 1段 | 006 | 6 | 化 和 生 | 综合 |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最新学校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