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重庆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重庆647分物理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2024-06-15 09:53:23 高考助手网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重庆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重庆647物理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重庆647分物理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重庆647物理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重庆物理64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理工大学,今年重庆647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 一般考生填报志愿,大多是根据高考成绩排名和历年录取情况来衡量自己的志愿填报情况,而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为这个过程赋予了科学化和数字化。让考生不再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而是能够以分数为基础,尽量使志愿填报更符合自身性格和兴趣,使志愿填报更科学。该系统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统,也是被他们推荐给学生使用的系统,小巧速度快、数据准确、概率值合适,基本上80%的高三学生会使用这个系统。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二、重庆647分物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北京大学医学部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3 483
2 复旦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7 342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6 376
4 上海交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9 296
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62 227
6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3 483
7 南京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4 440
8 浙江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8 314
9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6 376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48 668
11 同济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8 1251
12 武汉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4 1509
13 南开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3 1606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3 1606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40 1119
16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4 1509

滑档和退档的区别

1、滑档的意思

所谓的滑档,指的便是考生在报考心仪的院校后,由于分数与学校要求相差太多,以至于学校没有办法对该考生进行调档。如此一来,考生便会被下一志愿的学校调档,可如果分数依旧很低,无法满足报考专业条件,那么他便会继续被下一学校选择。

这样的情形并叫做滑档,如果学生分数实在太差,所报考的院校全部滑档,那么便无法再报考同批次的院校,只能另做选择。

2、退档的意思

一般来说,当学生填报相关志愿过后,所填报的院校便会调取该考生的档案。如果院校在调取档案后发现,考生报考的专业分数要求比较高,分数不满足专业要求,那么学校便会选择退档处理。

除非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了服从调剂,那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数做出规划调整,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专业之中。否则的话,学生就只能被报考院校退档。而退档之后,他们便不能再报考同批次的院校。

重庆高考状元名单2024年是谁 附往年重庆高考状元学校分数
重庆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名单分数
重庆高考第一名是谁2024年 附往年高考状元分数
重庆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重庆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2024年重庆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4年重庆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年重庆县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重庆高考状元哪个学校名单是谁多少分,附历年状元分数和名单
重庆的历年高考状元分数和学校名单(汇总)
2024年重庆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哪个学校)
2024年今年重庆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状元多少分哪个学校

三、近几年重庆物理647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北京大学医学部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3 483
2 复旦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7 342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6 376
4 上海交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9 296
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62 227
6 中国人民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3 483
7 南京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4 440
8 浙江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8 314
9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56 376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48 668
11 同济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8 1251
12 武汉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4 1509
13 南开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3 1606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3 1606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40 1119
16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2 634 1509
17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0 2930
18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9 1905
19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62 1660
20 华东师范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43 3980
21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9 1905
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9 1905
2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47 3338
24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62 1660
25 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61 1725
26 西安交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9 1905
27 厦门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1 2816
28 天津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3 2543
29 东南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4 2423
30 北京邮电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0 2930
31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0 2930
3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4 2423
33 中山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9 1905
34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46 3486
35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37 5005
36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57 2102
37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42 4148
38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41 4297
39 山东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35 5417
4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43 3980
41 大连理工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35 5417
42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物理/本科 重庆 2021 636 5208

高考志愿填报:选报[新增专业]四大秘诀

何谓新增专业

对新增专业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判断:

一种是“国家新增专业”,也就是以前高校从未开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专业。如,2011年国家新增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另外一种是指,某高校新增专业。也就是说,某专业以前就有高校开设,只是对于某个学校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现在新增加了,称之为“高校新增专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自2013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新增专业“西班牙语”这就可以称为北理工的新增专业,而以前西班牙语专业在北语、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开设的多年。

报考新增专业的顾虑

国家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从反馈来看,考生家长对报考新增专业一般存在一些顾虑。

一是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

考生家长在面对第一年招生的新增专业时都会遇到没有往年数据做参考的问题。没有参考数据报考时往往会觉得心里就没底。

二是对所报学科专业缺乏了解。

尤其是国家新增专业,考生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专业名称,更别提弄清它学的是什么,对未来发展和就业没有准确的预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这些顾虑都很有道理,所以,在报考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考虑、慎重选择。

选报新增专业小秘诀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

选择新增专业一定要从个人定位和兴趣出发。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了解对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专业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的情况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机,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这一原则。

很多人光听专业名称感觉炫目、诱人就选择报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考生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人才需求状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趋向等众多问题。这一点对于选择国家新增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考察,某一专业真的是你兴趣所在,所学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气质性格比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选专业的范畴。

2.选报时参考整体专业平均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新增专业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则录取分数比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不管怎样,新增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应该在开设院校提档分数线之上,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考生家长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数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几率。

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那么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

3.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

当同一个新增专业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一般来说,如果新增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

还有不少国家新增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物联网专业,就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测控专业、通信专业、软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当你对某个专业一无所知时,其实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在专业相同,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还以物联网为例,和物联网联系比较紧密的有计算机和通讯专业,报考时就可以找计算机专业或者通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4.选择相近专业“曲线救国”

确实像很多考生家长顾虑的那样,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没法准确把握。但这也要分别来看,对于“高校新增专业”来说,虽然新增某专业的高校无数据可查,但是,其他同层次开设了该专业高校的录取、报考、就业等数据完全可以借来参考。只要慎重选择学校就可以了。

而国“家新增专业”可能没有任何数据作为参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说明未来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还是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可能学生都毕业了这个行业依然没有成熟的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个新增专业或有志于这个领域,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先从其他相关、相近专业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搞一下“曲线救国”.

目前,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本科阶段更偏向于打基础、通识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选择一个基础方向学精、学专,未来可以从事更高端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响就业,转专业也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基础才是专业发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