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重庆高考填志愿 > 正文

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2024-05-12 06:51:15 高考助手网

一、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

1、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2、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应用化学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3、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4、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土木类((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5、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纺织类((包含专业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6、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二、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和人数代码

1、2022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应用物理学 重庆 2022 / 本科 519 2 物理+不限 物理
应用化学 重庆 2022 / 本科 520 2 物理+化学 物理
计算机类 ((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重庆 2022 / 本科 535 2 物理+不限 物理
土木类 ((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重庆 2022 / 本科 536 3 物理+不限 物理
纺织类 ((包含专业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重庆 2022 / 本科 539 3 物理+化学 物理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重庆 2022 / 本科 546 2 物理+不限 物理

2、2021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应用物理学 重庆 2021 / 本科 519 2 物理+不限 物理
应用化学 重庆 2021 / 本科 520 2 物理+化学 物理
计算机类 ((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重庆 2021 / 本科 535 2 物理+不限 物理
土木类 ((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重庆 2021 / 本科 536 3 物理+不限 物理
纺织类 ((包含专业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重庆 2021 / 本科 539 3 物理+化学 物理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重庆 2021 / 本科 546 2 物理+不限 物理

3、2020西安工程大学在重庆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应用物理学 重庆 2020 / 本二 19 2 - 理科
智能制造工程 重庆 2020 / 本二 26 2 - 理科
材料类 ((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重庆 2020 / 本二 27 2 - 理科
土木类 ((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重庆 2020 / 本二 40 3 - 理科
纺织工程 重庆 2020 / 本二 42 3 - 理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重庆 2020 / 本二 52 2 - 理科
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工程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工程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西安工程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jw.xpu.edu.cn
西安工程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2023年西安工程大学是什么档次的学校 值得报考吗
2023年西安工程大学是985还是211大学 是否入选
2023年西安工程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西安工程大学招生计划在广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
2023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工程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三、西安工程大学的最新学校简介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