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广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6-11 17:46:08 高考助手网

一、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9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39061名;

2、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5611名;

3、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431名;

4、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6024名;

5、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5004名;

6、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8248名;

7、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1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002名;

8、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447名;

9、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3393名;

10、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286名;

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广西 理科 本一 489 39061
2022 广西 文科 本一 544 8248

2、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广西 理科 本一 525 25611
2021 广西 文科 本一 547 7002

3、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广西 理科 本一 554 18431
2020 广西 文科 本一 502 9447

4、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广西 理科 本一 566 16024
2019 广西 文科 本二 500 13393

5、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广西 理科 本一 536 25004
2018 广西 文科 本二 534 10286
福建医科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福建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福建医科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福建医科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福建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福建医科大学在山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福建医科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福建医科大学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福建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福建医科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福建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福建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福建医科大学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80多年来,学校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砥砺“改善国民卫生的先锋,东南医药界的柱石”的初心,形成了“以人为本、求是至臻”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孕育了“崇真向善、精诚致远”的校风、“厚德敬业”的教风和“博学笃行”的学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0年,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学校是一所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规划占地约1550亩。设有21个学院(部),29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3450多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与海内外1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校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合作。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含临床教师)163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1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8.43%。拥有国家“*”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