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广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6-16 15:50:56 高考助手网

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4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5677名;

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2607名;

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2202名;

4、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05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86310名;

5、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2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1806名;

6、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1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1434名;

7、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66170名;

8、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28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7501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广西 理科 专科 341 145677
2022 广西 文科 专科 408 61806

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广西 理科 专科 336 142607
2021 广西 文科 专科 391 61434

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广西 理科 专科 335 142202
2020 广西 文科 专科 353 66170

4、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广西 理科 专科 205 186310
2019 广西 文科 专科 284 97501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jwc.webs.nbpt.edu.cn/_t133/main.psp

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浙江省五所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之一、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常务副会长和秘书处单位、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学校地处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及北仑港区组成的宁波北仑新区,设置与区域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等万千亿级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绿色化工、智能制造等7个专业群,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和33个专科专业。学校以“融港链天下”为发展愿景,持续推进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理事会在整合社会资源办学、推动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形成“地市共建、区校合作、院园融合”地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