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辽宁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06-15 05:14:37 高考助手网

一、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5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

2、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8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6681名;

3、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7503名;

4、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5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2737名;

5、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09303名;

6、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2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10171名;

7、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9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36327名;

8、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47844名;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辽宁 历史 - 专科 150 -
2022 辽宁 物理 - 专科 361 107503

2、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辽宁 历史 - 专科 383 46681
2021 辽宁 物理 - 专科 150 102737

3、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辽宁 理科 - 专科 336 109303
2020 辽宁 文科 - 专科 429 36327

4、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辽宁 理科 - 专科 326 110171
2019 辽宁 文科 - 专科 368 47844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陕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吉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52年创办的广西银行学校和1953年设立的广西银行干部学校为基础,于2014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而创建,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管理,是广西唯一的一所以培养、培训银行、证券、保险、信贷等金融经济类人才为任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府,享有“广西金融人才的摇篮”之美誉。现分大学东路、大学西路两个校区办学;共有金融系、会计系、投资与保险系、经济管理系、信息技术系、旅游管理系等6个教学系;开设金融管理、国际金融、互联网金融、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保险、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与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36个专业(方向)。建有银行、证券交易、保险业务、财务会计、涉外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影视设计、旅游服务、商贸服务等10类实训基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1万2千多人。学院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探索与国际高校学分互认“3+2、2+2”分段培养模式,与泰国、韩国、白俄罗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