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辽宁高考分数线 > 正文

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一、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3793名;

2、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2530名;

3、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81579名;

4、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4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91729名;

5、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4415名;

6、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4250名;

7、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73273名;

8、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6732名;

9、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7977名;

10、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1020名;

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辽宁 历史 - 本科 447 23793
2022 辽宁 物理 - 本科 421 81579

2、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辽宁 历史 - 本科 492 22530
2021 辽宁 物理 - 本科 348 91729

3、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辽宁 理科 - 本科 427 74415
2020 辽宁 文科 - 本科 514 16732

4、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辽宁 理科 - 本科 434 74250
2019 辽宁 文科 - 本科 510 17977

5、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辽宁 理科 - 本科 432 73273
2018 辽宁 文科 - 本科 482 21020
西安外事学院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西安外事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外事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西安外事学院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西安外事学院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外事学院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西安外事学院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外事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西安外事学院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西安外事学院招生计划在安徽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西安外事学院在江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西安外事学院招生计划在山东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三、西安外事学院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一所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高水平民办非营利性本科普通高校。学校地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26.4万㎡,建筑面积66万㎡;开设本科专业44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医学、工学、艺术学、农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以经、管、文、医、工、艺、农、教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德育教育三大办学特色。下设人文艺术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业学院、正蒙书院(老子学院、七方书院)、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主要培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管理体制  学校不断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了“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和监督、民主管理”的******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实行董事会与党委协商、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建立党委参与决策机制,形成党政合理分工、和谐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大部制,成立了教学与研究部、学生工作部、行政部、保障部、国际部五个工作部,去行政化并强化服务;建立大学院制,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机制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完善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