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内蒙古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06-15 12:38:33 高考助手网

一、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

1、2022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温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7441名;

2、2021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温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4057名;

3、2020年内蒙古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温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4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576名;

4、2022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温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503名;

5、2021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温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8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472名;

6、2020年内蒙古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温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451名;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温州大学在内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温州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2 理科 本二A 400 37441 省政府
内蒙古 2022 文科 本二A 469 6503 省政府

2、2021年温州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1 理科 本二A 402 34057 省政府
内蒙古 2021 文科 本二A 489 7472 省政府

3、2020年温州大学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内蒙古 2020 理科 本二A 447 28576 省政府
内蒙古 2020 文科 本二A 524 6451 省政府
2024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温州大学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温州大学在四川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温州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温州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大学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温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温州大学在青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温州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温州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88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党校出版社)。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0个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占地1973.43亩,校舍面积99.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5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1.57万册,电子图书184.48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104个。学校有专任教师 1273人(博士820人,占64.4%;高级职称698人,占54.83%),拥有全职院士、*、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1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8人。  学校于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建有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形成了文、理基础学科优,工、经、管、法、商应用学科强的学科生态,是浙南闽北赣东最具综合实力的高校。生态学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课程18门,其中首批一流本科课程8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类专业认证3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近五年共获国际奖项40项、国家级奖项1153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在最近一届全国“大艺展”中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量位列浙江高校首位。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深入实施“面向地方、面向一流”工程,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坚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5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4项,其他国家项目723项。出版各类著作275部。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50项。  学校坚持“学城联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度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政府共建9个产业研究院、3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专利转化数列国内高校81位。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世界蓝藻水华治理难题做贡献;中国专利金奖成果“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助推国家海岛、港口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高速发展;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超快激光精密加工技术解决C919大飞机叶片气膜孔制造难题。加强咨政建言,在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区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