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上海高考分数线 > 正文

上海584分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2024-04-20 01:56:10 高考助手网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上海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上海584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上海584分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上海584能上什么大学

上海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上海58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今年上海584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高考Ai志愿助手:网站功能数据最全的网站,系统功能比较齐全,内含20余个功能模块,从分数录取到院校专业介绍,涵盖全部填报筛选大学的功能组,为考生及家长节约筛选时间,通过高考志愿智能推荐、志愿咨询、前辈观点等板块,高考考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高考目标院校。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zy.gkjzy.com/

二、上海584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6 1698
2 中国人民大学(物 或 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5 1799
3 中国人民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6 1698
4 中国人民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7 1613
5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6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7 浙江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5 1799
8 浙江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9 1422
9 浙江大学医学院(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2 2121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1 2233
12 同济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3 3221
13 同济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1 2233
14 北京师范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15 武汉大学(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16 武汉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17 武汉大学(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18 武汉大学(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19 武汉大学(物 或 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20 南开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1 南开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2 华中科技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23 华中科技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4 3080
24 华东师范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5 华东师范大学(物 或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26 华东师范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3 3221
27 华东师范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3 3221
28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8 2579
30 北京理工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4 3080
31 电子科技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2 西安交通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33 厦门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4 厦门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5 东南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6 东南大学(物 或 史 或 地)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37 北京邮电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38 中山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9 四川大学(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40 四川大学(物 或 化 或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3 2024
41 山东大学(物 或 化 或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6 2814
42 中南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43 中南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44 苏州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高考后考生可以通过高考助手网,免费查询高考等效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分数查询自己可以上什么大学,并且可以获取录取概率

上海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上海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2023年上海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3年上海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3上海高考状元哪个学校名单是谁多少分,附历年状元分数和名单
上海的历年高考状元分数和学校名单(汇总)
2023年上海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哪个学校)
2023年今年上海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状元多少分哪个学校
2023年上海高考最高分状元是谁,今年最高分多少分
2023年上海高考状元名单是谁,上海高考最高分多少分
2023年上海高考状元名单资料学校及总分
上海高考状元名单,上海历年高考状元整理【文科 理科】

三、近几年上海584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6 1698
2 中国人民大学(物 或 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5 1799
3 中国人民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6 1698
4 中国人民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7 1613
5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6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7 浙江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5 1799
8 浙江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9 1422
9 浙江大学医学院(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2 2121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1 2233
12 同济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3 3221
13 同济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1 2233
14 北京师范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15 武汉大学(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16 武汉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17 武汉大学(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18 武汉大学(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19 武汉大学(物 或 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20 南开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1 南开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2 华中科技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23 华中科技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4 3080
24 华东师范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5 华东师范大学(物 或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26 华东师范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3 3221
27 华东师范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3 3221
28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1 3506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8 2579
30 北京理工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4 3080
31 电子科技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2 西安交通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33 厦门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4 厦门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5 东南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6 东南大学(物 或 史 或 地)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37 北京邮电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2 3362
38 中山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69 3780
39 四川大学(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9 2461
40 四川大学(物 或 化 或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83 2024
41 山东大学(物 或 化 或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6 2814
42 中南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43 中南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44 苏州大学(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2 570 3650
45 复旦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0 1529
46 复旦大学(物 或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0 1529
47 复旦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0 1529
48 复旦大学医学院(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0 1529
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1 1453
50 上海交通大学(物 或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5 1998
51 上海交通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0 1529
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0 1529
53 中国人民大学(物 或 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9 1619
54 中国人民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9 1619
55 中国人民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81 1453
56 南京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5 1998
57 南京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6 1916
58 南京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7 1812
59 浙江大学(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7 1812
60 浙江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8 1716
61 浙江大学医学院(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0 2540
62 同济大学(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2 2323
63 武汉大学(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2 2323
64 武汉大学(物 或 史)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2 2323
65 四川大学(物 或 化 或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1 575 1998
66 复旦大学(01)(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67 复旦大学(02)(物 或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68 复旦大学(03)(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69 复旦大学医学院(01)(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8 1474
7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1)(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6 1637
71 上海交通大学(01)(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7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01)(物 和 化)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73 中国人民大学(03)(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7 1549
74 中国人民大学(02)(史 或 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8 1474
75 中国人民大学(01)(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76 南京大学(01)(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4 1837
77 南京大学(02)(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4 1837
78 南京大学(03)(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6 1637
79 浙江大学(02)(不限)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8 1474
80 浙江大学(01)(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80 1293
81 浙江大学医学院(01)(化 和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69 2361
82 同济大学(01)(物)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72 2045
83 云南大学(03)(物 或 化 或 生) 公办 /本科 上海 2020 591 560

高考志愿填报十大误区

1、一门心思奔名校

请注意:“名牌”大学并非都是优势专业!

有的考生父母认为志愿填报就是填报院校,一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才能代表成功。

不可否认,“211”、“985”、“双一流”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相对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择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是不明智的。

因为“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色、实力强的专业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填报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有上述可见,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各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

3、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

平行志愿的实行虽然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同时也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

以6个院校志愿为例,志愿原则应符合冲、争、稳、守、保、垫,就是要求考生合理组合志愿,以提高每个志愿的有效性

4、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经常会存在一个误区:盲目拥挤热门专业。小编也经常收到提问“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报考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

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身实力不是很强的话,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5、只凭名称来选择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实则存在很大的差异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另外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容一概不知。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但实则存在很大的差异。

6、不服从专业调剂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达到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

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的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准备,甚至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但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有可能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平行志愿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减少风险,但不代表不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被退档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目标太高,且不服从调剂;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所填报的专业要求;单科成绩过低,不满足专业对部分单科的要求。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无法被投档;还有一种情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

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据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没有考生适合报考的院校。

8、选择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9、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充分表露。

有些父母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

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如果父母代为选择的专业孩子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10、按照往年录取分数来填报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xx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xx学校吗?”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分数是考生和家长们咨询我们最多的题目。

家长会把分数误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谁都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可是目前大多家长还是采用"简单分数法、两线差分法",跟随分数变化大,准确性根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