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助手网 > 新疆高考填志愿 > 正文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2024-06-15 13:33:47 高考助手网

一、济南大学在新疆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

1、济南大学在新疆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2、济南大学在新疆的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3、济南大学在新疆的经济学类((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4、济南大学在新疆的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5、济南大学在新疆的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6、济南大学在新疆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原创)

二、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和人数代码

1、2022济南大学在新疆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疆 2022 / 本二 13 4 - 理科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新疆 2022 / 本二 14 2 - 理科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 新疆 2022 / 本二 15 2 - 理科
经济学类 ((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新疆 2022 / 本二 07 2 - 文科
社会工作 新疆 2022 / 本二 08 2 - 文科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新疆 2022 / 本二 09 2 - 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 新疆 2022 / 本二 10 2 - 文科

2、2021济南大学在新疆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疆 2021 / 本二 12 2 - 理科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新疆 2021 / 本二 13 2 - 理科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 新疆 2021 / 本二 14 2 - 理科
经济学类 ((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新疆 2021 / 本二 08 2 - 文科
社会工作 新疆 2021 / 本二 09 2 - 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新疆 2021 / 本二 10 2 - 文科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新疆 2021 / 本二 11 2 - 文科

3、2020济南大学在新疆的招生计划和人数代码4

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专业招生代码 招生计划人数 选科要求 科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疆 2020 / 本二 12 2 - 理科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 新疆 2020 / 本二 13 2 - 理科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 新疆 2020 / 本二 14 2 - 理科
经济学类 ((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新疆 2020 / 本二 08 2 - 文科
社会工作 新疆 2020 / 本二 09 2 - 文科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兼非师范类))) 新疆 2020 / 本二 10 2 - 文科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新疆 2020 / 本二 11 2 - 文科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山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济南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济南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济南大学在江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济南大学招生计划在青海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济南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济南大学的最新学校简介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多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5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设23个学院,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学校每年本科招生专业80个左右,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38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65人,其中教授344人,副